测试结果出现偏差
与历史数据对比:如果有冷却液冰点的历史测试记录,当发现当前测试结果与以往同类型冷却液的测试结果差异较大时,可能需要校准。例如,一直使用同一种冷却液,之前测试其冰点为 - 30℃,但最近测试结果显示为 - 25℃,且冷却液本身未更换或受到污染,这种情况很可能是测试仪出现了偏差,需要进行校准。
与标准样本对比:使用已知冰点的标准冷却液样本进行测试。如果测试结果与标准样本的实际冰点不一致,且偏差超出了测试仪规定的精度范围,那就表明测试仪需要校准。例如,使用一个已知冰点为 - 40℃的标准冷却液样本,而测试仪的读数为 - 35℃,而测试仪本身精度为 ±1℃,这就说明测试仪的读数已经不准确,需要校准。
仪器受到物理冲击或环境变化影响
物理冲击后:如果冷却液冰点测试仪不小心掉落、受到碰撞或剧烈震动后,内部的光学部件(对于折射式测试仪)、机械部件(如密度式测试仪中的浮子和连接部件)或电子元件可能会发生移位或损坏,从而影响测试精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之前测试结果正常,也应该对测试仪进行校准检查。
环境变化后:当仪器从一个环境条件差异很大的地方转移后,例如从温度稳定的实验室环境转移到温度和湿度变化较大的户外维修现场,或者从低海拔地区转移到高海拔地区,都可能会对测试精度产生影响。特别是一些对温度和气压敏感的测试仪,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后,应该考虑进行校准。
仪器使用时间过长或部件老化
使用时间达到一定期限: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测试仪的部件会逐渐磨损,精度也会随之下降。一般来说,即使没有出现明显的测试结果偏差,当仪器使用时间达到制造商推荐的使用寿命的一定比例(如 70% - 80%)时,也应该考虑校准。例如,某款测试仪制造商声称其正常使用寿命为 2 年,当使用了 1.5 - 1.6 年左右时,就可以开始安排校准工作。
部件老化迹象:观察仪器是否有部件老化的迹象,如折射式测试仪的目镜或棱镜出现模糊、划痕,或者密度式测试仪中的浮子有变形、变色等情况。这些部件的老化会影响测试的准确性,一旦发现这些情况,除了更换部件外,还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