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低温环境下的油耗变化
燃油流动性差:在低温环境中,柴油的黏度增加,流动性变差。这使得喷油嘴难以将燃油良好地雾化,导致燃油与空气不能充分混合。为了维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燃油喷射系统会自动增加喷油量。例如,在 10℃的环境下,相比常温环境,喷油量可能会增加10% 20%,从而导致油耗上升。
发动机效率降低:低温还会使发动机的热损失增加。由于发动机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在这个过程中,燃油燃烧产生的热量有一部分被用于加热发动机部件和冷却液,而不是全部用于有效功输出。而且,由于机油黏度增大,发动机内部的摩擦阻力增大,这也会消耗更多的燃油来克服这些阻力。通常情况下,在寒冷天气启动后的一段时间内,油耗可能会比常温时高出30% 50%。
进气系统影响:虽然低温下空气密度大对燃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果进气温度过低,进气中的水蒸气可能会凝结,在进气管道中形成水滴或冰晶。这会影响进气的顺畅性,导致发动机燃烧不充分,进而使燃油消耗增加。
2. 高温环境下的油耗变化
进气密度降低:在高温环境下,空气密度减小,进入发动机的氧气量减少。为了保证足够的动力输出,燃油喷射系统会增加喷油量,使燃油 空气混合气达到合适的比例,以维持发动机的正常燃烧。例如,在35℃以上的高温环境中,喷油量可能会比常温下增加5% 10%左右,油耗相应上升。
冷却系统负担加重:高温环境下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增多,冷却系统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散热。这部分能量最终也是来源于燃油的燃烧。而且,高温可能会导致发动机部件的温度过高,使发动机的工作效率降低。为了维持发动机的性能,也需要多消耗燃油。一般情况下,在高温环境下,油耗可能会比常温时高出10% 15%。
燃油蒸发问题:高温可能会使燃油箱内的柴油蒸发加剧。如果燃油蒸发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或者不够完善,燃油蒸汽可能会泄漏到大气中。为了弥补这部分损失的燃油,也会导致整体油耗的增加。